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环评互联网论坛

搜索
查看: 30480|回复: 39

[国家环境标准] 大气综合排放标准编写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B类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五项因子)在无组织排放时,因有显著的本底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要求设置上下风向监测点,A类污染物不需要,只需要厂界外最高浓度点即可。
1、在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里面,同一污染因子指标(如氮氧化物),在表1现有污染源这个指标要考虑本底值,表2新建就没有考虑了,从而在表1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就要上下风向设点,在表2新建污染源对应污染因子就不用。这是基于什么原因?还是该标准编写人员犯错误?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的P7,说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1、表2有些污染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为参照点和监控点差值,但在GB16297-1996表2 有吗?实际现发布的里GB16297-1996表2没有,是否更验证是该标准编写人员犯错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46 收起 理由
wqhb + 6 楼主专研精神值得学习!
13513518027 + 10 楼主专研精神值得学习!
windflower + 40 楼主专研精神值得学习!
婷婷小花猫 + 50 还真没注意,不过楼主专研精神值得学习!
admin + 40 楼主专研精神值得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再讨论是否错误,就实际执行而言,有两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基于大气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制定标准技术路线,应考虑本底值,且为配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技术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其中4.1条、4.2条明确:SO2、NOX、颗粒物、氟化物四种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需要扣除本底值,其余污染物则监测单位周界外最高浓度。考虑到该技术导则实施时间晚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表1和表2,SO2、NOX、颗粒物、氟化物四种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均需要扣除本底值后再和限值比较。
(2)第二种观点: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是行业标准,是为了配合GB16297-1996 的实施,进一步规范监测的技术要求。因此,当两者发生不一致的情况时,应优先执行国家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语飞雪 发表于 2019-10-24 08:37
如楼上所言,一是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际监测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微风 ...

是的,同意你的认可,上风向实际情况中,受影响因素很大。在可操作性上,我同意直接周界外最高浓度设点。只是对于在标准制作的前后概念不一致上,表示遗憾。以下简单描述:
对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当时标准出来的,伴有一本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出的诠释排放标准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此书阐述了标准制作的技术路线全过程。
《标准》之所以设上下风向点,据《详解》及《对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部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探讨_》文献所述,是因为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有显著的本底值,其余的污染物无普遍显著的本底值,从而导致这几个污染物需要设置上风向点。基于这样的考虑,然后标准现有污染源就设上风向点,而新建污染源这几个污染物就不用设上风向点,难道新建,这几个项目不会不受本底值影响吧。就这点,最起码标准要做到前后概念一致,对吧?
《详解》的P7对于3.9的解释,也一定程度说明,制作出来的标准表达意思和原来标准制作的原意不一致了。算间接说明此标准非彼标准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10:23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9-12-1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需要兼职环评、验收、应急预案报告编制人员吗?
3年经验,认真负责,想赚点零花钱。
有需要联系qq:378144015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楼上所言,一是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际监测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微风甚至无风的情况,这种时候污染物是较均匀的向四周散发,这个时候测出来的上风向,所谓的背景值,甚至有可能出现上风向比下风向的监测点浓度还要高的情况,这种时候,还扣背景值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种情况其实还挺常见的,遇到这种情况,其实监测公司普遍会调整一下数据的,所以最后监测报告出来,数据都挺好看。   现在环保部自己也认清这个问题了,发现这个所谓的厂界下风向无组织监控浓度玩不下去了,所以在最新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 37822—2019)里面直接把所谓的厂界下风向这个概念都抛弃了,严抓滴漏渗漏、密闭性,然后直接在生产车间门口或者储罐区中央布设监测点位,这样才能真正的测出来无组织挥发出来的量到底是多少。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好仔细啊,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问过别人,都说不出所以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水_Vg0fK 发表于 2019-10-23 14:34
我也问过别人,都说不出所以然来

已在部长信箱问所以然,不知部长是否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是推荐性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没有错误,二时段控制要求严于一时段,不再扣除背景值了,监测的时候和其它污染因子一样在厂界外布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字,土豪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自己的签名,别让自己辛辛苦苦弄到的证书摆上神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97年前和97年后无组织标准值是不一样的,估计不可能是写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上各位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兼职环评报告表、验收报告表、应急预案等编制工作

本人有4年多从业经验,报告质量较高

详情微信电话详谈vx:xy378144015;电话:15524297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3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谁能回复我下,为什么有的文章要等级才能查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主学习啊,钻研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明察秋毫啊,一万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环评互联网论坛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562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ICP备1704951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